资讯中心
INFORMATION CENTRE
绿色转型路上,钢铁如何完善全面创新机制?
发布时间:
2024-03-06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安成钢 高升
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关于加快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的意见》等文件。会议强调,要加快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健全新型举国体制,聚焦主体协同、要素配置、激励约束、开放安全等方面突出问题,补齐制度短板;要抓住推动绿色转型的关键环节,推进全面节约,加快消费转型,强化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要健全支持绿色低碳转型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相关市场化机制,为绿色转型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然而,一方面,当前我国很多钢铁企业对科技创新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仍然秉承着“拿来主义”,导致我国钢铁行业在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研发方面明显落后;另一方面,钢铁行业科技创新工作协同明显不足,各自为战、重复投入,造成创新资源浪费,在一些基础性研究、共性问题研究上主动性不强。为落实国家战略需要,我国钢铁行业一方面应加快形成完善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聚焦行业痛点、难点并逐一突破;另一方面应加强绿色低碳政策设计,确保绿色低碳转型稳步推进。
加快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合力
钢铁行业应围绕关键钢铁材料、关键技术装备、智能制造、绿色低碳等领域建立新型举国创新体制,从国家层面一以贯之有序推进。
一是加强钢铁行业创新基础制度的系统集成。钢铁行业应全面梳理行业现有创新基础制度,加强对现有创新基础制度的系统集成,对新出台的举措、新制订的制度应开展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同时,依据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创新的不同规律,分类加强制度设计,鼓励重大技术创新试点示范;持续探索“揭榜挂帅”“赛马竞争”等攻关机制,充分激发创新主体的积极性,提升科技创新的实效性。
二是构建创新决策指挥和运行机制。钢铁行业产业链条长,需要攻关的核心技术往往涉及多行业、多学科,构建权威的决策指挥体系及协同攻关的组织运行机制至关重要。钢铁行业要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和场景应用导向,探索由科技主管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牵头,成立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权威科研机构、钢铁及相关行业协会、重点钢铁企业和相关行业重点企业等共同参与的协同组织,明确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向和重点项目,形成定期沟通的协同攻关组织运行机制,确保创新力量和资源有效协同,以强大合力推进钢铁行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三是系统集成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创新制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专项资金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支持作用,加强各部门、各专项之间的协调衔接,促进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工业强基工程、技术改造专项、质量品牌提升行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等专项资金向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应用项目倾斜;另一方面,鼓励产业投资基金参与关键核心技术开发。产业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制度,应鼓励各类产业投资基金参与钢铁关键核心技术开发,充分发挥产业基金投资灵活、高效的特点,拓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资金渠道。
四是强化关键技术创新人才保障制度。关键技术攻关人才是战略人才力量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引领科技自主创新和产业自主可控的关键要素。构建钢铁行业关键核心技术人才体系建设,一方面应依托钢铁行业相关的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等,打造若干个跨领域、跨学科、跨区域的钢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团队;另一方面应更加注重强化激励机制,在行业不同层面建立更具激励作用的收入分配机制,围绕重点领域和方向,吸引和培育领军人才、青年骨干和研究团队。
健全绿色低碳转型支持保障举措
作为碳减排的重点领域,发达国家大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政策框架体系,制定了钢铁行业相关的碳达峰及减碳计划、技术路径及路线图。绿色低碳转型启动较早的国家,金融财政支持政策更加具体、支持力度更大,在国家层面建立了绿色低碳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绿色低碳转型项目和重大技术研发。我国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仍需多方面综合施策,健全支持保障举措。
一是研究制定绿色低碳转型金融支持政策。健全钢铁行业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修订绿色产业目录、绿色信贷标准等,确保金融支持举措清晰、可量化、可执行。建议央行将绿色发展指标纳入对商业银行、保险和证券部门的评定考核体系,各金融机构将发展可再生能源、资助低碳技术研发、塑造绿色产业链体系等纳入绿色金融的支持范畴,提高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项目中长期贷款和直接融资比重。
二是研究制定绿色低碳转型财税支持政策。强化资金对推动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引导作用,将应对气候变化议题纳入国家支出预算;建立绿色低碳转型项目财税优惠目录,适度扩大优惠目录覆盖范围,降低适用门槛、加大优惠力度;考虑出台钢铁绿色发展鼓励类产业目录的执行细则,增强绿色低碳产业项目适用优惠税率的便利性。
三是研究绿色低碳重大技术创新专项支持政策。要在国家层面构建颠覆性重大技术创新长效研发机制。对于氢冶金技术和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等成本效益尚不明显的颠覆性技术,可以构建长效研发机制。同时,依托专项课题,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由国内龙头企业牵头,凝聚全球冶金同行、上下游企业、装备制造商、研究机构等,共同搭建绿色低碳冶金开放共享合作平台,打破基础研究壁垒,共同研发,共同分享成果。
四是完善绿色低碳钢铁产品标准政策体系。按照《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中对碳达峰、碳中和标准的相关要求,做好低碳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围绕建筑、交通、能源、桥梁等重点行业需求,开展钢铁产品绿色设计,建立标准体系;研究制定我国低碳排放钢标准,在国际规则制定中发挥引领作用;研究建立政府绿色低碳产品采购机制,加大对已获得认证的绿色低碳钢材产品的采购力度,不断丰富绿色低碳产品政府采购清单,为绿色低碳钢材产品提供有效的市场需求。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而其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要牢牢把握科技创新与绿色低碳两大要义,以协同为主要抓手,通过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夯实发展基础,提升发展质量,探索出一条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的新模式。
(作者单位为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下一页
下一页
相关新闻
联系方式
电话 : 027-83599558 / 83595419
邮箱:csu@csu.net.cn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汉经济开发区江兴路17号中信大楼516
办公地址: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卓尔企业社区三期G10栋
官方微信
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