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INFORMATION CENTRE

首钢股份炼钢板坯连铸机创出2000万吨不漏钢佳绩

发布时间:

2022-03-25


近日,首钢股份炼钢作业部传来捷报,于2019年10月15日始,截至2022年3月15日,历时两年零五个月,该作业部4台板坯铸机连续不漏钢浇铸累计达2000万吨。其中,1号铸机连续不漏钢浇铸时长6年多,累计连浇突破1300万吨。该两项纪录的诞生,标志着股份公司板坯连铸机系统及单机高效生产能力双双达到行业领 先水平,成为首钢人自我超越、极限突破的生动注脚。

从单铸机不漏钢到多铸机系统不漏钢,“量”的叠加背后更是“质”的提升。近年来,股份公司认真落实集团高效生产、高效制造要求,通过认真总结前期单铸机不漏钢操作经验,该公司炼钢作业部以系统思维为统领,梳理形成了板坯连铸机“123”防漏钢操作及管控体系。“1”即为“1张清单统全局”,吸收行业及内部经验教训,将全工序漏钢关键环节细化为82个控制点强化控制,建立形成漏钢风险“清单化”管控体系,确保隐患发现在前,处置在快,解决在实;“2”即为“2项技术强支撑”,组建常态化技术攻关团队,点滴推进浇注保护技术升级,持续优化设备维护技术,为板坯连铸机稳定浇注奠定了坚实基础;“3”即为“3项措施保落实”,以标准化闭环控制措施,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跟进措施,多工种、多专业协同联动高效协作措施为系统跟进,确保标准化、体系化管控落深落细落到位,形成“力出一孔,心向一处”的高效执行局面。

两年多来,首钢股份炼钢作业部着力管控开浇停浇两个关键时间,持续跟踪坯头坯尾超5000个浇次,确保受控率达到10 0 %。针对结晶器冷却水流量、结晶器专家系统、振动系统,以及相应的液压、润滑系统24小时实施监测管理,全面实现系统预警功能。通过加强人才接续培养,中 高 级连铸工以上技能人员占比66%以上,实现管理和技术效能转化为铸机高水平发展的效率。

据了解,首钢股份炼钢作业部此次两千万吨不漏钢的实现,是在铸机效率持续提升,冶炼品种难度日趋增加,快换中包、插隔板等非稳态浇铸工艺逐步增大的常态化生产情形下实现的,“含金量”十足。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深度开发铸机单机生产潜力、深度发掘炼钢流程协同效率。大倒角、小倒角和直角结晶器高拉速再创新高,其中高牌号无取向硅钢拉速提升20%。其间,伴随着新钢种的研发产出,多样化的保护渣试验在解决润滑和传热的同时,不稳定性随之增加。股份炼钢作业部坚定信心,越是困难越向前,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谋求防漏钢前置管理,把防漏钢操作贯穿工艺技术提升的全流程,实现了零隐患管控升级,过程风险稳定受控。

面对铸机稳定运行和效率提升的双重挑战,首钢股份炼钢作业部“刘建斌创新工作室”迎难而上、破题解难,系统分析了投产以来发生的漏钢现象,总结出零漏钢的六大威胁,分类施策,一体化推进。作为工作室负责人,首钢工匠刘建斌率先垂范,查资料、深研究、做实验,日常作息随着甘特图波动,在细致复杂的工作中求得优解。党员骨干李杰扎根现场,从大包到中包、从坯头到坯尾,不放过一炉“数据”,在不厌其繁、不厌其细的数据分析中,推进了连续浇铸技术日有所进,日有所成。工作室的同志们奔着问题去,带着答案回,把现场当成战场,把目标当作使命。在攻克柔性连浇工艺应用于无取向硅钢常态化生产过程中,无限制在线调宽、插隔板技术、中包快换等技术都给漏钢控制带来较大风险,尤其是中包快换的短时间内,极易造成无取向硅钢裂纹产生,进而引发漏钢问题。工作室从基础原理研究出发,在优化工艺、设备升级、完善操作三个方向进行研究,敲定了高液位飞包、短距离快换和精细操作三项措施,使快换时间缩短了近60%,规避了中包快换过程的漏钢风险。在此过程中,工作室先后制定标准化作业指导书36个,操作技术要点和应急事故处理预案30个。

铸机浇铸仍在继续,不漏钢纪录还在刷新。在集团“两会”精神的指引下,首钢股份炼钢作业部抓住当前良好的发展机遇,坚持守正创新,勇毅笃行,深入开展铸机效能提升工作,努力朝着高效、稳定、绿色、智能的高水平连铸方向不断前进,扎实推动股份公司高质量发展。